首页>>备考>>串讲笔记

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笔记 态度的概念

更新时间:2018-05-23来源:上海自考点击量:

态度的概念

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(特定的人、观念、情境或事件等)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。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:

1.态度只是一种心理倾向,并非指行为本身。

2.态度具有对象性。

3.态度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。

4.态度具有组织性和结构性。

态度的结构

态度是由三部分构内容组成:

认知成分(知)。

情感成分(情)。

行为成分(行)。

态度的本质

态度具有如下功能:

顺应功能。社会态度能促使个体把活动指向有助于达到自己目的的事物上去,以保持与环境的平衡关系。

认识功能。态度能给个体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信念,以利自己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,正确的定向行为。

防御功能。态度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动机,能促进个体心理冲突的解决,增加以挫折的忍耐力,以实现预期的目标。

调节功能。态度能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,并作为个性的一部分而存在,调节自己的行为;同样也调节人际关系,调节与他人的交往关系。

态度的特性

1、态度的社会性。

态度是社会生活中经过一定的体验,积累了而形成的,因而具有社会性,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。

2、态度的具体性。

只有和具体的人和事物相联系,才是态度。

3.态度的协调性

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是互相结合,协调一致的。